一年有四季,春夏秋冬。春夏秋冬各有不同,春季生机盎然,夏季骄阳似火,秋季风高气爽,冬季寒冷干燥;
春季
补充水分对健康是绝对必要的,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宜大量喝水。
除了口渴,健康的人以尿液颜色来注意何时应该多补充水分:尿液颜色正常应该是淡黄色,如果颜色太深就必须多补充水分;若颜色很浅就可能是喝水太多了。
多喝水可以刺激肠的蠕动并软化大便,因此,便秘的人应特别注意汲取足够水分。感冒发烧时多喝水,能促使身体散热,帮助病人恢复健康。运动量大的人也需要增加水量。有膀胱炎病人要比平常喝更多水,使尿量增多,增加冲洗流通的作用。水有利尿功能,可以使输尿管、膀胱流畅,防止结石发生和细菌感染。
夏季
喝水的基本要求是喝水不要等口渴,要养成提前喝水的良好习惯。在剧烈活动之前应先喝一定量的水,出大汗时,更要及时喝水。
德国医学教授赫尔穆特·罗特卡认为,夏天出汗很容易使人体一下子多失去1000毫升至2000毫升水。如果按一般的活动量,夏天炎热时出汗量在500毫升至1000毫升,因此,夏季每日补充水分可在2000毫升至3000毫升。另外,清晨起床和晚上睡觉前也应喝杯水。
秋季
秋燥“不渴也要喝水”。因为秋季的主气为燥,它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。深秋季节凉燥尤重,此时天气已转凉,近于冬寒之凉气。燥的结果是耗伤阴津,导致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。
按照医学要求,正常人体除三餐外,每天需要另外补充1500毫升的水。天热出汗多时,饮水还要增加。“不渴也喝水”对中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。如果中老年人能坚持每天主动喝进适量的水,对改善血液循环、防治心血管疾病都有利。
冬季
为了保证体内水分的平衡,冬季也应多饮水。成年人冬日饮水量至少要达到1200毫升。气候干燥,烤火及使用电热毯等,都会导致失水,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。冬天,几乎每个人的身体都发出补水信号。于是,人们开始大杯大杯喝水。但很多时候,人们却觉得喝再多水还是感觉口干舌燥;或是喝“饱”水后发现已经没有胃口吃饭了;
其实,这是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喝水方法。专家提醒,只有正确的喝水时间、喝水量、喝水方法才能在冬天让身体不渴。冬季饮水应主动,切莫感到口渴时再喝。冬天饮水一次不宜过多,可少量多次,分散在上午、下午及睡前。
天蕴泉饮品温馨提醒我们每天都要喝水,而随着季节的变化,天气也随之变化,喝水的讲究也会略有不同。